陈少华,宁波市海曙区政协委员,民进海曙区基层委副主委,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教师。获评“2021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者”称号。陈少华的教师生涯已经超过30个年头。他习惯于大家喊他“牛牛老师”,老师是他引以为傲的职业,而牛牛则是他教学理念的图腾化,听他说,看他做,你能感受到他对科普那种如牛一般的执着。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陈少华越来越感受到现在的孩子身上普遍缺少一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尤为突出的是对科学的兴趣不大。“科学非常重要,一个人对科学的兴趣要从小培养。”作为一名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陈少华一直认为自己有使命也有责任发挥专业所长为孩子们做些事情。
于是,他计划成立一个专门的课外基地,普及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通过每月举办活动,把自己研发的省级义务教育精品课程《物联网+STEAM》免费传播给孩子们。说干就干。陈少华不厌其烦地通过各个渠道呼吁,希望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参与进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底,在海曙区政协月湖联委会原主任许骥的帮助下,陈少华在月湖街道梅园社区找到了一个活动场地,他将其命名为“21世纪车间”,取的是“21世纪培养工匠精神的车间”之意。科普基地,不可或缺的就是设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于基础设备的要求更高。3D打印机、机器人教学套件、儿童多用途木工机床、织造教具……那段时间,陈少华日常思索的都是设备和费用的问题。
“花在科普上的钱,再多也值得。”陈少华义无反顾拿出个人积蓄13万元,用于设备采购。在他的精心设计下,85平方的活动空间被准确地分为教学区、动手实践区与展示区,可以同时容纳40人开展科技制作和教学活动。车间建好了,但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一切只能暂时停摆。
几个月后,封闭多日的车间里,桌椅器材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陈少华并不气馁,没人修,自己来;缺老师,自己来。在海曙区政协、民进海曙区基层委会、海曙区科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21世纪车间”迈入2.0版本。
工作制度愈加清晰,科普小工具日渐丰富,大屏幕投影、激光切割机、八音盒机芯、动力马达等器材逐步引进,AI启蒙体验、机器人公开课、八音盒制作、扫地机器人、偏心轮跳舞机等课程陆续开设……
随着STEAM理念(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逐渐为人接受,“21世纪车间”的人气日渐旺起来,不仅成为孩子们学习科学的秘密基地,还成为海曙科普工作服务社会的一扇窗口,很多孩子家长成为了志愿者。
由于公益课堂不收任何费用,也面临着后期耗材消耗的情况。为此我们为项目发起筹款,希望筹集资金用于采购公益课堂所需的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