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4-14
“妈,我资助的那位高三学生马上要参加高考了。如果他能考上大学,我会继续承担他的学费,一直到毕业。”近日,鄞州区五乡镇泰悦社区居民吴裕凤收到一条微信,发送者并非她的亲生儿子,而是十多年前她资助过的大学生张清(化名)。
吴裕凤说,有空时,她就会翻看手机里那些学生发给她的微信,字里行间的温度总让她想起20年来的助学历程。
“35岁生日那天,丈夫问我要什么礼物,我看到当天报纸上整版都是宁波市慈善总会首届彩虹助学活动公布的贫困大学生信息,就告诉他,不如我们一起资助个大学生吧。”吴裕凤说,丈夫听到后非常支持,立刻打电话预约。就这样,吴裕凤结对了宁波工程学院的学生李林(化名)。
当时,吴裕凤夫妇经营着一家电器修理铺,修理一台电动机只有30元的收入。尽管自己的生活不算富裕,但夫妻俩在和李林结对的第二天,就将2500元助学金交到了宁波市慈善总会。
不久之后,吴裕凤和丈夫特地坐车前往李林在浙西山村的老家,返程前,还给李林家里添置了电视机、冰箱等家电。
“每个生日,我都会收到礼物:一个蛋糕、一束鲜花、一件礼物,外加一个大红包。”如今的李林,已是某企业的经理,谈及这份不图回报的牵挂,她感慨道,“老妈(指吴裕凤)跟我结对时,他们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每次去老妈家,他们都会给我准备好吃的,回来时还会塞给我很多零食和水果。他们还带我去东钱湖、阿育王寺等景区游玩。三年来,他们用点滴关怀温暖了我的整个大学时光。”
如果说资助李林是爱心的萌芽,那么帮助张清则让吴裕凤看到了善的延续。
就在李林戴上学士帽的那年,吴裕凤通过宁波市慈善总会,又结对了宁波大学的学生张清。张清毕业后,很少与吴裕凤联系,直到去年4月,在吴裕凤儿子的婚礼上,一个从外省赶来的西装青年让吴裕凤恍然大悟:当年躲在角落的贫困生,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程师。更令吴裕凤高兴的是,张清告诉她,自己也在助学:“当年您教我的,我要把爱传下去。”
20年来,吴裕凤一共资助了7名贫困生。当问及助学一共花了多少钱时,她说,从来没去算过。她只是记得,大学生的助学标准已从当初的每年2500元增至5000元。
对于结对的孩子,吴裕凤出手大方,自己却非常节俭,至今保持着单件衣物不超过百元的消费标准。每次结对后,她都会勉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未来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时,多做善事。
如今,这份善意正在扩散,7名受助学生中已有5人接力助学。
面对不解的亲戚,吴裕凤总笑着向他们展示手机里的照片:那些曾经在命运低谷中挣扎的孩子,如今都挺直了脊梁。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那些被爱浇灌的生命,正如彩虹般折射出温暖的光芒。”吴裕凤说。(鄞州区五乡慈善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