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8-14
“哎呀,太及时了!正缺姜呢!”临近中午,余姚市白云社区姚江花园小区3号楼的小张正为缺姜发愁,匆匆下楼奔向楼道墙上的小菜篮。巧的是,同一时间,刚买菜回来的王阿姨正踮着脚,将一把带着露水的小葱和两块老姜轻轻放进篮中。小张惊喜地拿起姜,连声道谢。王阿姨摆摆手:“买菜时顺带了些,放着谁需要谁拿。”
在余姚市梨洲街道白云社区的姚江花园小区,楼道墙上那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小菜篮,正以无数个这样“拿半把葱,还两头蒜”的温暖瞬间,奏响一曲新时代社区慈善的和谐乐章,也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觅得了充满烟火气的良方。
故事得从3年前讲起,白云社区的工作人员望着社区里邻里间虽近在咫尺,却偶尔略显生疏的关系,陷入沉思。怎样才能拉近大家的距离,让社区真正“热”起来呢?一次偶然的讨论中,有人提议:“咱们试试搞个共享菜篮吧,把家里多余的菜拿出来,给有需要的邻居。”这个想法得到了众人响应,说干就干,社区联合党建联盟单位宁波银行梨洲社区支行,找到姚江花园小区业委会一合计,“共享菜篮”公益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起初,大家心里都没底,不知道居民们会不会响应。没想到,活动刚一开始,就有不少热心居民积极参与。3号楼的张大爷买了葱,他拿了一把放进菜篮,笑着说:“我这也吃不完,放这儿给有需要的邻居。”同住在这个楼道的李阿姨也不甘示弱,把刚买多的辣椒分拣好搁进去,嘴里念叨着:“希望能帮到别人。”“少拿少取刚刚好,别忘回补帮大家”,这张贴在菜篮旁的顺口溜,像是一份无声的约定,悄然规范着大家的行为,居民也形成了“见空即补”的默契。为了让菜篮一直“热乎”着,每栋楼选出了“篮长”,3号楼志愿者王奶奶就是其中一位,她每天都要到楼下瞅瞅菜篮,发现有不新鲜的食材赶紧清理掉。慢慢地,从最初的试探到后来的踊跃,小区居民们用行动为慈善注入了温度,“共享菜篮”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然而,“共享菜篮”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居民陈阿姨与楼上4楼住户因噪音问题长期存在矛盾,双方多次发生争执,社区多次调解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一次偶然的发现成为了化解矛盾的契机。“那天,我去小菜篮取姜时,意外发现4楼住户悄悄往小菜篮里放了一把新鲜茼蒿。”陈阿姨回忆道,“这么细心为别人考虑的人,怎么可能故意制造噪音呢?一定是有什么难处。”社区专职社工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双方从“资源共享”逐步延伸到“情感互信”。通过深入沟通,双方逐渐理解了彼此的处境:“她主动分享食材,我也应该体谅他人的需求”“我也需要多考虑邻里的作息规律”……最终,不仅成功化解了长期存在的矛盾,双方还主动加入了小区小菜篮维护志愿者队伍,共同为营造和谐邻里关系贡献力量。原来,小小的善意能推倒心墙,重建信任。
随着时间推移,“共享菜篮”已然扎根社区,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慈善大树”。它不再仅仅是食材的交换地,更衍生出一系列温暖的“社区故事”。
楼道里,“食材预警”成了大家每天必关注的信息,谁要是看到菜篮快空了,就会在群里喊一嗓子,不出一会儿,就有热心人拎着菜赶来“补货”;“厨艺课堂”更是热闹非凡,会做菜的居民纷纷亮出绝活,教大家如何把普通食材变成美味佳肴,分享的不只是厨艺,更是生活的热情。在“共享菜篮”的带动下,“邻里帮帮团”“楼栋议事会”应运而生,环境脏乱了,有人主动拿起扫帚打扫;邻里间有纠纷,大家围坐一起协商解决。居民们逐渐明白,慈善就在身边,参与就能让社区变得更好。
如今,余姚白云社区姚江花园小区又有了新动作,利用闲置空间打造的“共享菜园”绿意盎然,“漂流书屋”书香四溢。这些新“成员”与“共享菜篮”相辅相成,让这个小区处处流淌着人间烟火与善意。(余姚市慈善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