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10-20
10月19日,宁波首个聚焦“生命教育”与“向内求索”的沉浸式公益艺术展《生命的回答》在鼓楼启幕,展览将持续至11月2日,通过艺术装置、真实故事与互动体验,引导公众直面生命终极命题,关注安宁疗护事业。
沿古城墙石阶而上,走进展厅,第一眼便看见一只摇篮静静悬荡在柔光下,木质泛着温润的光泽,那是六代人的体温与时光共同打磨出的包浆。傅惠琴、傅秀琴、傅国琴三姐妹特地从北仑赶来,将这件传家宝带到了展览现场。“这个摇篮见证了他们家七代人的出生每次摇晃,都像是在延续生命的旋律。
采访:您觉得摇篮的意义是什么?
傅惠琴:生命的力量
傅秀琴:我妈妈睡过,爷爷也睡过,孙子也刚刚睡过
这只承载着百年记忆的摇篮,与对面那只静默的轮椅遥遥相望,构成了人生旅程的隐喻。视觉装置以及地上延伸的逗号与句号印记,象征着人生不是直线奔向终点,而是在每个停顿处都充满可能。策展人赵成龙介绍“这个全息舱就是一个逗号与句号的一个意识流的,它是一个装置。它并不需要去做教育,就让人引起思考,每一个人都有来都有去,用我们最朴实的用过的生活物品替代,希望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唤醒更多的人,更知道我们这个宁波的安宁疗护是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来参加的。”
作为“如宁所愿”项目的重要实践,本次展览由17位来自高校、艺术界、心理领域的共创者联合打造,10天内高效完成筹备。宁波市慈善总会如宁所愿义工大队负责人、宁波大学副教授、主策展人庞菊爱感慨:“因为艺术的方法让大家去感受生命是非常好的一个途径。实际上我们是2018年开始做的,当时很多人可能还理解不了,我们的安宁疗护不单是面向那些临终患者,其中的大众,他们要理解生命意义是什么,这也是我们这次做展览的一个核心点,你去回顾生命当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过好当下每一天,这个很重要。”
据宁波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护师周红娣介绍,目前宁波已有110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涵盖病房、居家、门诊等模式。
“今年年初呢,做了一个叫宁波“安善计划”安宁志愿者的培训项目,那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初阶培训、中阶培训。而且我们志愿者,通过培训以后,在我们病房已经在做一个临床的陪伴服务。目前呢,我们在临床陪伴的有24个志愿者。”
展厅内,“生命回响”影片循环播放,“爱与告别”冥想区静候沉思,安宁疗护故事墙记录着一个个温暖瞬间。这场展览将持续至11月2日,随后将走进学校、社区和医院。正如那只历经百年的摇篮所诉说的:生命的回答,不在远方,而在每一个被珍视的当下,在爱意流转的每一个瞬间。(新闻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