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3-03-29
2022年工作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宁波市慈善总会认真对标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行动方案,踔厉奋发、赓续辉煌,切实担负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使命。
一、坚持多措并举,善款募集保持稳定
2022年,全市慈善总会经受住了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的考验,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1.1亿元,连续三年募集超亿。全市两级慈善总会共募集9.23亿元,其中余姚、慈溪、象山等地均创历史新高。
“一日捐”筹款再上新台阶。3月底,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市本级“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我会随即印发具体工作指南,制作动员手册,规范有序组织活动开展。5月7日,市委书记彭佳学、市长汤飞帆等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在市行政会议中心带头捐款,用实际行动号召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各区县(市)也先后启动,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甬城上下掀起“一日捐”活动高潮。在去年的活动中,市慈善总会共收到“一日捐”善款1307万元(含高新区办事处183.4万元),共有683家单位、16.5万人次参与,为历史最好水平;全大市累计募集1.6亿元,共有4004家单位、35.7万人次参与活动。
跨界合作、基金建设有新发展。市慈善总会先后与市妇儿医院、宁波浙大校友会发起“儿童罕见病赋能项目”,筹集善款20.5万元;与宁波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和政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募款100万元。此外还与华茂集团开展“书桌陪你”第三期活动,筹款29.6万元;与共青团宁波市委开展青少年万人圆梦行动、与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开展“甬护苗—微心愿认领行动”,共帮助602名宁波困难儿童圆梦微心愿;与北仑区慈善总会、宁波福彩开展23个捐步项目,吸引14万多人次参与,兑换公益金185万多元。
去年,我会企业(单位)冠名基金到账3872.9万元,小额基金到账319万元,小微基金到账13.2万元。其中比较典型有:雅尔基金收入1100万元,惠民利民基金1000万元,人民调解基金500万元,公安关爱基金483万元,森宇股份慈善基金 200万元。
慈善信托发展迅速,无形资产捐赠有新突破。全市慈善组织去年共完成26单慈善信托,总金额8489.9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发起三单,最大的一笔为2000万元的慈济四明医疗发展慈善信托。该信托由宁波力勤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我会捐赠设立,主要用于推动宁波基层医学和医疗服务事业发展。全市最大的一单为中信信托·公牛集团慈善信托。该信托由公牛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2亿元,首笔已到帐5千万元,慈溪市慈善总会和中信信托担任联合受托人。
去年底,上海森宇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捐赠木里藏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143部影视作品2年网络信息传播权办理完结,全市第一笔无形资产捐赠顺利完成。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该笔捐赠价值127.1万元。2022年,我会还通过网络发布的慈善项目获捐413.2万元,收到实物捐赠价值518.2万元。
二、坚持精准作为,慈善救助服务大局
2022年,市慈善总会全年救助支出9431万元(含慈善信托支出2318.9万元),受助困难群众5529人次;全市慈善总会共支出7.8亿元,帮扶困难群众56.8万人次。
优化实施品牌救助项目。总会根据实际进一步优化彩虹助学项目流程,将助学金增加到5000元/人,支出60万元帮助了120名在甬就读的困难高校学子。关爱近视学生项目支出25.3万元,为1100名困难学生配送眼镜。大学新生助学活动除了资助100名甬籍学子外,还支出30万元,帮助了内蒙古宁城县69名困难大学生。
助医方面,救助重大病患者101人,支出善款353.8万元;白内障患者复明活动支出519.1万元,2173人受益;血友病患者救助项目支出222.6万元,受助522人。针对接受亲体肝移植患者家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供体手术医疗费用没有进入医保,我会与李惠利医院联合开展专项救助:受肝者救助最高2万元,捐献者最高救助5万元。截至去年底,该项目已实施3例,支出19.2万元。
助残、助老方面。总会支出善款32.6万元,资助了象山爵溪新梦想阳光家园、象山爱心阳光家园等六家残疾人机构;“净居亮居”项目实施三年来,已投入263.4万元善款,拉动财政资金近300万元,共为我市674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家居环境改造。阳光敬老项目重点为余姚、宁海、象山、奉化等地相对欠发达地区乡镇敬老院改善条件,拨付善款60万元,同时支出15万元为奉化松岙镇500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GPS手环。
此外,全市“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共安排善款6059.1万元,惠及城乡困难家庭10.2万户。“美好家园”项目吸引了25万人次参与线上公众评议,成功立项25个,建立村社美好家园基层服务站和慈善基金,配捐资金达409.2万元。宁波颐乐园及下属三家分院发展迅速,慈乐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即将开业;宁波市颐康医院改造升级项目完成已投入使用;宁波宁慈康复医院开业两年实现收支平衡并开始盈利。
巩固提升慈善产业帮扶基地实效。全市慈善总会在慈善产业帮扶基地建设方面都有新思路和新举措。去年,市级基地新增3家,续建5家,区县级基地新增7家。目前,我市拥有省级帮扶基地1家;市级帮扶基地23家,累计支出2241万元,帮扶困难农户1639户;区县级基地54家,共投入资金3206.1万元,帮扶2104户。慈溪慈善总会通过慈善基地建设搭建乡村振兴帮扶平台,数量从3家发展到了8家,同步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被帮扶农户经济效益。鄞州慈善总会细化指标严格考核,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做到“有上有下”。镇海慈善总会指导基地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扶持农户发展休闲旅游、民宿经济,同时还向外拓展。一昕农场慈善基地分别在云南建水县、四川凉山州和浙江台州建立合作基地,践行“共富同行”计划。
稳步扩大对外帮扶力度。2022年,市慈善总会累计支出善款1087.1万元,各类物资价值150.1万元,用于四川凉山州、青海天峻县、甘肃敦煌市等地各类慈善项目开展。主要有:支出100万元,用于昭觉、布拖、美姑三县开展“亮晴工程”,为当地教室安装护眼灯;援建甘肃白银平川区第二幼儿园教育楼,支出400万元;与盐源县签订总额1200万元的捐赠协议,援建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教学综合楼,已拨付首批资金100万元。此外,总会还支出50万元,用于天峻县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联合华茂集团开展“5年50+公益项目”第一期,在青海天峻、甘肃敦煌、四川凉山、浙江丽水等地建设了10所科探及美育教室。
三、坚持需求导向,义工项目提质增效
市慈善总会先后印发、出台《关于开展慈善义工队伍使用WE志愿平台进行电子化注册和管理的通知》、《宁波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奖励制度》,编印义工制度手册,通过会议和培训进行指导、督促,加强义工服务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全年总会各直属义工队伍共开展活动876场次,受益4.1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4.5万小时。
强化义工品牌建设。市慈善总会新增达人公益、“如宁所愿”两支义工队伍。其中“如宁所愿”义工队主要由宁波大学在校师生组成,开展的临终关怀服务项目从“慈善+产业”视角研究临终关怀,从慈善服务、教育普及、专业培育角度创新服务模式,拓展了义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该项目获得了2022年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22年宁波市工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宁波市第十届慈善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三届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等荣誉。
总会积极响应省民政厅、市民政局“海岛支老·一起安好”三年行动计划,联动各区县(市)慈善总会在舟山市普陀区各偏远岛屿开展一系列助老服务,全年共开展活动8次,为500多位海岛老人送去贴心服务。“爱心鸟窝·新苗守护计划”结合“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综合能力提升项目”,联动中国公益研究院、深圳道宁咨询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共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6场,教育培训1500多人次,主要包括儿童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儿童服务讲师团成员、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提升了我市儿童服务专业能力。
依托平台服务特殊困难群体。2022年,宁波市星宝自闭症家庭支援中心围绕“自主生活”“家长喘息”“家庭支持”三个方面,整合资源形成“一空间、两商店、一驿站”的布局。中心累计组织各类活动315场次,参与义工1095人次,惠及星宝及家长3300多人次。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星宝中心租下了800多平米的场地成立“晴朗空间”,设置工坊、学习区、运动区、视听室等,已吸纳7户心智障碍者家庭入驻。4月起,星宝中心还与多家机构联合开展第十五个世界孤独症日“星关爱”宣传倡导活动,累计吸引700多人参与。11月,中心与菜鸟物流合作开办全国首家爱心轮值菜鸟驿站,已有4户心智障碍者家庭就业,为大龄星宝就业问题探索新路径。此外,宁波慈善商店全年组织义卖活动13场,接收捐赠物资235批次,销售收入近13万元。
四、坚持文化引领,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市慈善总会联动各级媒体,慈善发声及时有力。“宁波支援上海的爱心蔬菜包里,竟藏着一封手写信!”“如约而至,‘顺其自然’再次捐款106万元”等新闻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全网阅读量超亿。去年,总会在市级及以上媒体发表各类慈善信息200多篇次,被央媒转载的超50篇次。宁波慈善微信公众号发布34期,阅读量12.3万人次。《大爱》杂志出刊10期,发行4.5万册,受众面大大提升。
开展“中华慈善日”宁波宣传月系列活动。在第七个“中华慈善日”期间,我会联合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促进会等单位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其中主要有:宣传月启动仪式暨慈善信息发布会,发布了宁波慈善视觉识别系统、慈善组织评估标准、宁波慈善信托情况、《宁波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探索》专项调研成果等;举办慈善公益项目设计大赛及展示会,助力资源与服务双向对接;举办三场“甬社聚力·共同富裕”慈善社工线上专业论坛,邀请了17位来自行业协会商会、高校、基金会的嘉宾围绕“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慈善力量如何助力共同富裕”进行分享。
评先评优形成向上向善、褒奖有力的激励导向。在宁波市第五次慈善村(社区)、第四次慈善镇乡(街道)评选活动中,回龙村等159个村社、凤山街道等7个镇乡街道获得荣誉称号。目前,全市已有38个市慈善镇乡(街道)、648个市慈善村(社区)。去年,总会还联合有关单位和媒体开展了“2021·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评选活动;评选表彰了第七届宁波市“慈善之星”“最具爱心捐赠企业”,储江、吴志光等13人,公牛集团、华茂集团等14家企业光荣上榜。
去年4月,第六届宁波慈善奖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共评出慈善楷模、捐赠个人和企业、慈善项目、志愿服务等各类奖项共91个,表扬了近三年在我市慈善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影响广泛的个人、机构和项目。9月2日,第七届浙江慈善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发表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主持会议。第七届“浙江慈善奖”同时揭晓,宁波荣获22项大奖,包括慈善楷模奖1个、个人捐赠奖7个、机构捐赠奖5个、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3个、志愿服务奖4个、乡村振兴奖2个,获奖数居全省前列。会上,我会陈云金会长第一个上台作题为《着力打造“五个慈善” 助力“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的典型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一致肯定。此外,在中华慈善总会开展的2021年度全国慈善会系统先进评选中,我市又有3人1企业1品牌上榜。
开展慈善“视觉识别系统”和慈善空间建设工作。为打造具有甬城特色、展示城市形象的慈善文化品牌,总会联合市民政局、宁波都市报系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宁波慈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征集内容包括宁波慈善标识(LOGO)、慈善标语、慈善吉祥物等。活动共收到352条作品,经过公众投票和专家评议,已确立慈善空间标识予以先行试用。与此同时,我市首批慈善空间创设工作结束,包括北仑慈善屋、海曙区慈善商店在内的25家被确立为宁波首批慈善空间。
《宁波慈善志》编纂工作有序推进。《宁波慈善志》是一部综合性、系统性的宁波慈善通志,记述时限始自春秋吴越的文献记载,止于2020年。去年5月,市慈善总会组织召开了《宁波慈善志》编纂协调会,标志着编纂工作正式启动。该志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慈善史料,是促进慈善理论研究的重要举措,目前第一轮资料收集整理已基本完成。同时,《宁波慈善事业发展报告》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善行甬城15年》总会纪念画册也在同步制作中。
五、坚持转型升级,行业职能全面履行
市慈善总会根据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要求,结合经济开发区调整实际,将原市直属大榭开发区分会、东钱湖分会分别划归北仑区和鄞州区慈善总会,将国家高新区慈善分会更名为高新区慈善办事处。同时修改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组织规范化管理;吸收有专业能力、有慈善情怀的年轻工作人员三名,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
服务慈善组织,培育慈善人才。目前,宁波共有各类慈善组织164家(含省厅登记的44家),已有106家加入慈善联合会大家庭。总会积极做好会员单位走访联络工作;制订慈善组织评估标准;定期开展“慈联汇”主题沙龙;年底开展总结交流和年会等活动,凝聚慈善组织合力。
宁波市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已孵化注册慈善组织3家,吸纳13个慈善组织和项目入驻,为它们提供场地、资金、物资等保障。去年,中心开展活动超过1800场次,接待访客100多批次,并与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继续合作举办“慈善事业参与第三次分配”专业人才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近80名学员参加培训;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合作开展宁波市青年慈善人才培养计划,周期1年半。同时,中心还邀请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行业精英、专家学者等20人加入宁波慈善专家库,配合市民政局开展《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修订)》的立法调研报告、《宁波慈善事业发展报告》等课题研究工作。
基层慈善“四大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去年6月,全省慈善会系统基层慈善网络建设现场会在象山召开。来自杭州、宁波、舟山、台州四市慈善总会代表共计90余人参加会议。北仑区慈善总会制发《关于加强基层公益慈善协同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每个街道选择一个村或社区先行试点,打造基层慈善“四大工程”升级版。江北区慈善总会与区民政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社区慈善基金的实施意见》,全区78个社区实现慈善基金全覆盖;同时出台了《关于开展基层慈善“四大工程”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考核命名了第一批区级示范慈善工作站。截至目前,我市村、社区慈善工作站以及村级慈善基金覆盖率均达到100%,社区慈善基金覆盖率为95.4%,村社慈善基金累计已到账9.34亿元。基层慈善文化宣传阵地实现百分百全覆盖;有条件的村、社区基本建立了义工队伍。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如行业组织转型、慈善组织培育等方面。2023年,市慈善总会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务实的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强化“一个基础”: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统领慈善工作的基础。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中共宁波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大力拓宽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渠道,全面建设“人人慈善标杆区”。市慈善总会将精心策划专题学习活动,结合各类会议和培训开展,组织全市慈善组织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统一思想与行动,坚持慈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性道德实践为先导,以纳入国家基本制度为挈领,以依法治善和兴善为保障。
二、围绕“两个指导”:以我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行动方案为具体工作指导。我市已建立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强化慈善事业发展政策供给。这两个重要文件为我市慈善工作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量化标准,我们要砥志研思,以构建现代慈善组织体系为关键,以创新慈善发展方式为动力,以培育现代慈善文化为方向,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实现宁波处处有善、时时可善、事事行善、人人慈善,在慈善组织参与“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中先试先行、打造样板。
三、突出“三个重点”:以“实力慈善”“品牌慈善”“基层慈善”为工作重点。首先要在做好“一日捐”、“四大基金”、跨界合作等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慈善信托,发展股权、证券、无形资产等新型捐赠,善款募集做到有质有量。其次是全力配合民政部门推进慈善数字化改革,以数智赋能打造最优慈善生态。第三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品牌项目,产生品牌效应。慈善产业帮扶基地要“分级”“升级”;以优质慈善项目引导对外帮扶;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难群体;促进慈善实业健康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四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慈善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基层慈善“四大工程”建设。
四、坚持一个“融合”:将慈善文化普及、慈善氛围营造融合贯穿于工作始终。要继续加大宣传队伍和宣传阵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大爱》杂志办刊质量;加强与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合作,不断提升宁波慈善在全国的影响力;重视慈善理论研究,稳步推进《宁波慈善志》编纂工作;做好慈善文化“六进”活动,利用“一日捐”、市慈善大会、“中华慈善日”等重要工作,持续提高慈善知晓率和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