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30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1月中旬,总会组织召开了全市慈善工作会议和会长工作会议,陈云金会长以“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宁波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辅导讲座。2月底,总会又组织召开了省两办《关于加快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题学习会,为全年慈善工作定下总基调。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我市慈善事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行稳致远。
一、巩固长效机制,善款募集再创新高
2021年,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1.965亿元,较去年增幅20%,再创历史新高;全市两级慈善总会共募集10.507亿元。
开展第22次“慈善一日捐”活动。4月13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21年市本级“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除了召开动员大会外,我会第一时间开通了“浙政钉”线上咨询平台,动员各单位通过互联网“一起捐”的方式捐款,通过电子票据申请渠道获取票据,让慈善捐赠“一次都不跑”。今年的活动共有490家单位、43032人次参与。其中“单位捐”1137085元,“个人捐”8297055.43元,累计达9434140.43元。此外,大榭、东钱湖、高新区三个市直属分会还募集善款2311341.52元。“单位捐”数额最多是宁波银行39万元;单位组织个人捐款较多的有:镇海炼化791732.61元,宁波舟山港集团469634.02元,市公安局312530.9元,市交通运输工会295630.22元。个人捐款超万元有8人,最多的达5万元。
跨界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总会联合华茂集团开展“书桌陪你”项目,募集善款30.6万元;与宁波晚报、市图书馆开展爱心捐书活动,筹款15万多元,为凉山州学校送去大量书籍;与市自来水公司合作开展“甬水情·暖凉山”活动,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依莫合乡中心学校的孩子们筹款6.6万元。此外,我会还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宁波广电集团等单位,共同开展第22次“请让我来帮助你”大型广场活动,共有43家学校和爱心单位参加现场义卖,19家学校参加云上义卖,共筹集善款13.5万元;联合外籍在甬爱心人士,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举办“粉红跑”活动和“粉红丝带”慈善晚宴,为乳腺癌困难患者筹款9.5万元。
基金到位和日常捐赠情况良好。2021年,企业冠名基金到账2922.4万元,小额冠名基金到账270.9万元,小微基金到账19.6万元。其中,李惠利医院“惠民利民”基金到账901.8万元,妇儿医院儿童医疗救助基金到账276万元,公安关爱基金到账233万元,“中华茶子”基金到账100万元。个人捐赠中较为典型的有:一爱心人士捐赠100万元设立“卓铭青少年心理健康基金”,重点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奥运冠军杨倩捐赠30万元设立“华倩慈善基金”,主要用于促进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署名“怡怡”的爱心人士捐款1万元,感谢“慈惠童心”项目对她外孙女的帮助;一匿名爱心人士连续每月捐款全年达15.5万元。
积极开展应急募捐。我会第一时间为河南水灾开通募捐渠道,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雅戈尔集团、太平鸟集团、浙江挪客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共计捐赠价值4000多万元的物资;宁波思博进出口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善款60.99万元。“烟花”台风来袭,我会累计募得款物6168.62万元。其中台塑企业宁波三家公司捐款5000万元,雅戈尔集团捐赠1000万元,公牛集团、浙江德霏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捐赠价值88万元和13.2万元的物资。为了更好应对突发灾害带来的风险,我会还发起建立突发灾害应急帮扶慈善基金,已收到捐款29万元。
数字化改革取得进展,成功试点慈善信托。去年4月中旬,总会组织召开了全市募集工作会议,重点就加强网络筹款,探索慈善信托、股权捐赠、善款增值保值新方式等具体内容展开交流。随后,我会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发宁波慈善组织电子捐赠票据管理平台,包括10个区县(市)慈善总会、善园基金会、市红十字会在内的13家慈善组织上线电子捐赠票据系统,10家实现网络捐赠电子票据实时开具,已累计开出电子捐赠票据1.8万张。同时,依托自行开发的“甬行善”捐步平台和腾讯公益捐步平台,全年开展捐步项目18个,近20万人次参与活动,累计兑换公益金206万元。据统计,去年共有3.9万人次通过网络捐款430多万元,带动线下捐赠166万元。为了推进慈善信托工作,我会还加强与金融单位合作,成功设立华美慈善信托,并发动爱心单位设立彩虹计划教育慈善信托,各100万元。
二、拓展帮扶领域,慈善救助更加精准
2021年,市慈善总会救助支出1.876亿元,受益群体10587人次;历年累计支出9.614亿元,受益群体300251人次。
继续实施品牌救助项目。在“慈善情暖万家”活动中,全大市共安排善款5072.7万元,惠及困难家庭76552户;该项目历年累计支出5.39亿元,受惠83万多户。助学方面,第十九次“彩虹助学”活动结对200名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发放助学金60万元;“关爱近视学生”项目支出善款25.3万元,1100名学子受益。助医方面,总会全年救助重大病患者170人,支出368.8万元;“慈惠童心”项目支出17.3万元,10人受益;白内障患者复明活动支出485.9万元,1981人受益;血友病患者项目支出351.7万元,受助1239人。继续向困难白血病、恶性肿瘤患者发放药物,合计2645人次,价值3233万元。“阳光敬老”项目支出善款120万元,主要用于我市相对欠发达地区敬老院条件改善。
助残项目又有新创新。在第31个全国助残日期间,总会支出善款30万元,资助东柳街道阳光驿站、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等机构,主要用于特殊学生午餐补贴、残疾人生活环境及机构设施改善。此外,我会联合海曙、江北、鄞州区慈善总会共出资35万元,与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市残联、锦江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上医助残”项目。在宁波市核心城区筛选、帮扶1000名残疾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对16项高发癌症和脑卒中的潜在患病风险进行检测和针对性的科学干预,结合定制化保险措施,做到事先预防和事后救助相结合,极大提升了救助实效。
全力做好应急救助工作。针对台风“烟花”带来的严重损失,我会及时安排250万元用于慈善产业帮扶基地的修缮与重建;对市民政局提供的2362户受灾困难群众按每户3000元标准进行帮扶,支出善款708.6万元;对市应急管理局提供69924户受灾居民家庭,按每户585元标准进行补充帮扶,支出4091万元。另外,我会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共为河南水灾募集款物4000多万元;为镇海疫情募集资金108.82万元、物资20批次。以上款物全部及时足额支出。
主动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去年,总会支出35万元用于天峻县苏里乡蓄电设备改造和杨康乡幼儿园基础设施改造;联合市交通局发动各单位为天峻铁路广场建设捐赠善款近400万元。我会还从“晴朗基金”中拨付20万元,为甘肃敦煌二中电脑教室配置电脑;从“荣盛慈善基金”中拨付10万元,资助敦煌文化发展基金。此外,我会计划拨付100万元,用于四川凉山州部分学校教育条件改善。
完善制度提升基地帮扶实效。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我会结合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发了《关于加强慈善产业帮扶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针对基地的规范管理,制度和帮扶措施的落实以及产业品牌的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设置了考核标准。2021年,我会新增市级慈善产业帮扶基地4家,递补2家,目前共建有市级基地22家,累计投入资金1102万元,共帮扶困难群众2773户次。全市两级慈善总会共建立73家基地,累计投入资金4874.75万元,共帮扶6673户次。
三、规范队伍管理,义工服务精彩纷呈
总会积极响应国家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的号召,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出台了《宁波市慈善总会义工队伍备案管理暂行规定》,从名称、操作规范、权利义务以及备案流程等多方面,加强义工活动规范化管理。2021年,总会各直属义工队伍累计开展活动2400多场,服务时长超2.8万小时,受益2.5万人次。
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联合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开展“海岛支老·一起安好”项目,先后4次组织义工团队前往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岛等地为150余名老人提供服务,包括修剪指甲、理发、义演等多项内容;开展“高山守望”助老活动,服务海曙区高山老人350多人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甬尚中心编写了《宁波市高山老人生活状况与帮扶需求调查报告》,从基本人口学特征、家庭与经济状况、健康与就医状况、照料及社会支持四大版块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为后续针对性地解决高山老人需求提供了科学论据,为高山村落照护支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此外,“爱在回家路”项目累计向患有老年失智症、心智障碍人士以及其他易走失人群发放爱心定位器近2000个。
去年,“爱心鸟窝·新苗守护计划”重点聚焦资源整合和个案服务,开展了困难儿童个案干预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已为4名儿童提供个案服务;“爱心改造家”项目全年为16名困难儿童提供了家居环境改造;“书桌陪你”项目为宁海、象山197位困难儿童送去智能书桌。此外,“新苗关爱保险保障计划”共为4391名困境儿童投保公益保险;儿童服务与保护工作培训师培训了700多位基层儿童工作者。
依托慈善服务平台开展义工活动。星宝自闭症家庭支援中心以“自主生活”项目为核心,累计组织各类活动390场次,4439人次受益。项目包括“星厨驾到”“星趣课堂”“星宝工坊”等子活动,让自闭症孩子体验做饭、购物、外出等生活实践,开展劳动和就业体验。“自主生活”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央视媒体的关注和点赞。同时,中心还开展了特殊需要信托试点,探索星宝父母“百年之后托孤”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成功举办首届“托付与生活”论坛。论坛直播获得11.88万人次的观看,得到了人民政协网、残疾人发展研究会等媒体的大篇幅报道。总会还开业了第二家慈善商店,两家商店全年共接收社会各界物资捐赠77批次,开展慈善义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6次,接待各类参观100余次,累计营业额达7.65万元。
四、联动多方力量,文化宣传亮点频现
加强合作扩大宣传力度。总会坚持“融合创新”的宣传工作思路,加强与市主流媒体和各大自媒体平台合作,与宁波日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宁波晚报合作开辟“慈善宁波”专栏,全年共刊登慈善专版14个,大篇幅报道我市慈善领域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亮点。同时,我会还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了“宁波慈善”有声频道,在甬尚中心建设了网络直播间,让慈善宣传有声有色。去年11月底,“顺其自然”再次捐款105万元,连续23年捐赠累计达1363万元。总会精心策划了宣传活动,全国共有70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央视《东方时空》、《面对面》,浙江卫视《今日评说》等媒体还编排了专题采访。同月,奥运冠军杨倩走进宁波慈善,我会与宁波晚报合作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获得极高关注度。
适时开展慈善理论研究。2021年初,总会与宁波大学专家合作,共同编写《近代宁波慈善见闻录》,全书近30万字,填补了宁波近代慈善史料的空白。5月,在省慈善联合总会、省慈善文化研究院的指导下,我会联合市社科联、宁波日报正式启动了第四届宁波慈善理论研讨系列活动,共征集慈善论文50余篇,其中既有慈善与第三次分配、慈善应急机制研究、慈善信托等前沿课题,又有近年来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论文集《甬上论善》已印刷出版,并发放至全国各地慈善组织。部分论文将在各大媒体上陆续刊登。6月初,我会正式启动了《宁波慈善志》编纂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
积极组织参与评先评优活动。去年初,总会与市记协、《宁波晚报》联合开展的“2020·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揭晓,“宁海童姓家族:烹茶济行人,坚持了300年!”“22年捐款近50万元,宁波八旬‘心愿老人’的慈善之路”等10篇暖心报道入选,感人至深、催人向善。在2020年度全国慈善会系统先进评选中,我市共有3人2企业1项目上榜,获奖数位居全省首位。其中,象山石浦镇慈善分会会长黄菊英、海天塑机集团董事长张静章、宁波癌康协会理事长张敏怡分获优秀慈善工作者、爱心企业家和基层慈善人物称号,公牛集团、慈溪鼎安方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荣获爱心企业称号。此外,“慈善实业”项目获得优秀慈善品牌称号,这是继慈善产业帮扶基地后我市第二个获评全国优秀慈善品牌的项目。10月,在第二批省级示范慈善分会、示范慈善工作站评选中,我市又有象山西周镇慈善分会等七家分会、余姚历山村慈善工作站等15个工作站入选,获奖数再次排名全省第一。在宁波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活动中,我会有陈海英、邵裔等四名同志获得个人嘉奖,单位获得集体嘉奖。
去年,我会还积极配合市民政局开展第六届宁波慈善奖评选活动,策划召开第六届慈善大会,制定《关于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实施意见》,以上工作均在积极推进中。
五、履行行业职能,组织建设不断完善
党史教育与慈善工作有机融合。总会将党史教育作为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队伍政治素养。去年4月,总会党支部与海曙浦发村镇银行党支部签订党组织共建共联协议书,在思想组织建设、党员群众互动、公益文化互创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6月中旬,我会在甬尚中心进行了党课集中宣讲活动,总会全体工作人员、部分慈善实业代表以及海曙浦发村镇银行支部党员共计近40人接受教育。总会还先后组织前往湖州安吉县余村、陕西西安、山东临沂等地,认真学习“两山理论”、延安精神、沂蒙精神,与慈善工作融会贯通、有机融合,深入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基层慈善“四大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各区县(市)慈善总会充分结合实际,深入推进基层慈善“四大工程”建设。余姚总会把慈善村创建和普及作为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工程建设重要抓手,建立完善对乡镇、街道的考核制度;宁海总会制定出台了《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创建示范工作站的目标与任务;象山总会则充分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将“加强多元化社会救助,推进村社慈善‘四大工程’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了《关于深化推进基层慈善“四大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市所有村社慈善工作站和基金全覆盖的基础上,基层义工队伍和宣传阵地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义工服务和慈善文化宣传活动开展常态化,老百姓对慈善的认可度大大提升。
切实履行慈善行业职能。截至去年底,我会已吸纳59家慈善组织加入联合会,约占全市131家慈善组织(含在省里注册)的45%。作为具体履行慈善行业职能的实体组织,2021年,宁波市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先后获评“宁波市慈善基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实践基地”、“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全年,甬尚中心共吸引9个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入驻,孵化注册慈善组织2家,实施各类项目14个。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启动了“雅戈尔慈善学院”项目,并与市人社局合作举办“新时代慈善项目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该培训班入选宁波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目录,在全省尚属首次。
随着省市两级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以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出台,慈善事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尤其在慈善新资源的开发、慈善信托的发展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2022年,市慈善总会将严格按照计划,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中心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对标“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探索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新时代慈善事业制度。坚持党史教育常态化,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助推乡村振兴常态化,配合做好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和市志愿服务条例的修改工作,推动慈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优质均衡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总结工作经验,做好换届工作。2022年,市慈善总会将要换届,我们将适时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集中力量做好换届工作,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拓宽参与渠道,增强慈善实力。在坚持“一日捐”、“四大基金”、跨界合作等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展知识产权、技术、股权、有价证券等形式。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新模式;探索慈善组织信托专户运行模式,增强慈善信托活力;进一步促进慈善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数字慈善、智慧慈善。
实施精准帮扶,提升救助实效。发展完善十大救助品牌项目,结合乡村振兴、健康宁波、平安宁波、文明宁波建设筹划实施新的项目。全面提升慈善产业帮扶基地实效,促进八家慈善实业良性发展。做好服务工作,逐步扩大对外帮扶力度;总结经验建立并完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慈善应急体制机制。
弘扬慈善文化,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宣传投入,继续办好《大爱》杂志。开展慈善文化“六进”活动,积极创建“慈善城市”,做响做优“爱心宁波·尚德甬城”城市品牌,为宁波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慈善力量。重点做好第七个“中华慈善日”、第七届宁波市双十大评选表彰相关工作;推动雅戈尔慈善学院项目,探索慈善人才培养系统化;推进《宁波慈善志》编纂工作,培育以善为荣、以善为乐、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价值理念。
创新义工品牌,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义工队伍、项目和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继续开展“爱心鸟窝·新苗守护计划”、“爱在回家路”、困难儿童家居环境改造等项目。借助甬尚中心、星宝中心、慈善商店等平台,加强培训、激励和保障,上下联动合力打造义工新品牌,提升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角度的需求。
加强队伍建设,培育行业组织。联合高校合作建立宁波市慈善研究基地;举办慈善组织高级人才研修班、中青年慈善人才培训班和慈善专题培训班;组建宁波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库;在各级慈善组织中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为民情怀、务实创新、团结协作、担当有为、老中青结合”的工作团队。继续打造“慈联汇”沙龙品牌,组建专委会,制订慈善组织评估指标,发布宁波慈善事业发展报告和宁波慈善榜单;推动有条件的县级慈善总会转型成为区域性慈善行业组织,推动慈善行业协同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基层慈善“四大工程”建设。总结“四大工程”建设经验,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做深做细做规范:基层慈善工作站要做到“有人有场地有制度”,规范运作;村(社区)慈善基金要扩面增量,不断夯实基础;义工队伍要全覆盖,做到服务活动常态化;慈善文化宣传阵地要全建立,不断浓厚基层慈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