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退出
  • 首页

  • 组织机构

    • 总会简介
    • 组织章程
    • 法律法规
    • 规章制度
    • 机构资质
    • 机构荣誉
    • 捐赠方式
    • 联系我们
  • 新闻资讯

    • 总会动态
    • 区县(市)动态
    • 通知公告
    • 媒体报道
    • 慈善杂志
    • 宁波慈善信息
    • 基金动态
    • 项目动态
    • 募捐反馈
    • 个案跟踪
    • 慈善文化
    • 下属机构公告
  • 慈善项目

  • 慈善基金

  • 信息公开

    • 收支明细
    • 年度工作报告
    • 年度审计报告
    • 年度检查报告
    • 年度资金收支
    • 理事会报告
    • 救助支出
  • 爱心榜单

  • 客服中心

    • 常见问题
    • 下载中心
    • 资源中心

→ 信息公开

  • 收支明细
  • 年度工作报告
  • 年度审计报告
  • 年度检查报告
  • 年度资金收支
  • 理事会报告
  • 救助支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 困难大学生助学

    已筹款:¥1170891.42
  • 突发灾害应急帮扶慈善基金(捐赠自愿,返利为诈骗,请勿相信)

    已筹款:¥935245.06

宁波市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2003年9月-2008年8月)

2008-09-23


  尊敬的各位捐赠人:


  现公布宁波市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请查阅。


  宁波市慈善总会自1998年9月宣告成立至今,已经经历了前五年艰难创业和后五年快速发展两个阶段。我市现代慈善事业从小到大、创新发展的十年历程,充分见证了慈善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爱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发挥了大爱的巨大力量。十年来,市和各县(市)区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亿元,累计救助支出亿元,直接受助困难群众万人次。其中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亿元,救助支出亿元,直接受助困难群众万人次。


  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理事会工作的五年是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市慈善总会工作中的主要成绩是:


  一、拓宽募集渠道,壮大慈善实力


  市慈善总会始终把搞好善款募集,壮大慈善实力作为本会工作的第一要务,五年累计募集善款亿元。


  我们把发展壮大慈善基金,建立慈善资金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作为募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市慈善总会的慈善基金有创始基金、冠名基金、合作基金、专项基金、一般基金等5种形式,除去2006年调整管理体制时划归五区的各家基金之外,市总会尚有各类慈善基金家,协议基金规模亿元,现已到位总额亿元,基金的如期到位已经成为慈善资金的主要来源。


  从1999年至2007年,市慈善总会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慈善一日捐”活动,号召全市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广大市民每年以一天的收入或节约一天的支出捐赠慈善事业。我市广大市民积极响应一日捐号召,生动的场面和感人的事迹层出不穷,“顺其自然”就是我市一日捐活动中涌现出来全国先进典型。“顺其自然”在先后九次一日捐活动中向市慈善总会隐名捐款203万元。在“顺其自然”的感召下,隐名爱心捐赠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隐名爱心人士通过银行、邮局、慈善网或上门向市慈善总会捐款的,每年有数百人。我市以“顺其自然”为代表的隐名爱心群体2007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得“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集体奖。


  做好突发灾难赈灾捐赠接收是募集工作的重要内容。2004年12月,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在1个多月时间内,先后有59家企业和数万名普通市民到市慈善总会参加捐赠,有39位画家拿出70余幅作品拍卖义捐,共募得善款132.06万元,及时汇缴中华慈善总会统一赠与受灾国家。2008年5月12日汶川强烈地震后,市慈善总会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投入赈灾专项募集工作。灾后第2天,从市和各县(市)区慈善资金积累中调拨306万元,紧急寄往灾区,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全市慈善系统共接受赈灾款2。64亿元。市慈善总会接收赈灾款4603万元,其中捐赠者有意向用于定向重建的捐款1031万元,其余全部用于宁波市对口的青川县6个乡镇的灾后重建。


  二、创新救助理念,加大救助力度


  我们始终坚持“济危助困、安老扶幼”的办会宗旨,积极发挥慈善救助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五年累计救助支出万元,直接受助困难群众人次。其中助医万元,受助人次;助学万元,受助人次;助困万元,受助人次;助残万元;助老万元;赈灾万元;资助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万元。


  近几年救助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打造慈善救助项目品牌。2005年5月以前,组织了8批“牵手结对”助学和“同一片蓝天”助学。2005年5月以来,组织了5批“彩虹助学”,累计结对资助在甬高校特困生名。几年来,组织了8批“白内障慈善复明行动”,为2506名贫困白内障者免费进行了复明手术。2007年4月,推出了“慈惠童心”工程,一年内,对65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实施免费手术治疗,2008年开始,“慈惠童心”工程在继续救治先心病患儿的同时,扩大了7种儿童畸形矫治手术,并与各县(市)区慈善总会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慈惠童心”工程。二是救助重点向助学、助医和经济欠发达镇乡倾斜。如2007年,市总会助学293.8万元,其中资助大学贫困生198.5万元,占助学总额的68%,受助735名。2007年以来市总会向余姚、宁海、奉化、象山的一些贫困山区、老区和海岛倾斜,重点资助改善基础教育设施和资助大学贫困新生的资金300多万元。三是及时组织赈灾应急救助。2004夏,14号台风“云娜”袭击我省东南沿海,市总会立即拨出赈灾款50万元资助受灾群众。2005年夏,9号台风“麦莎”袭击我市,市总会及时拨出赈灾款60万元,配合北仑、镇海、象山、宁海等地,帮助300多户受灾困难群众修复房屋。2006年夏。强台风“桑美”袭击我省东南沿海、市总会拨出赈灾款15万元,加上市民的专项捐赠1万多元和“风调雨顺”的隐名捐赠21万元资助灾区。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市总会拨出赈灾款20万元,连同“抗冰雪”等爱心人士的隐名捐赠6.42万元,帮助山区受灾贫困户恢复生产。


  三、创办社会公益机构,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几年来,市慈善总会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组织社会资金兴办社会公益机构。一是创办宁波颐乐园。宁波颐乐园一期工程于2001年7月竣工,二期工程于2005年3月竣工,总投资1.7亿元,占地面积102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床位1050个。目前入往老人1000余名,并有300多名老人登记等待入住。颐乐园参照市场化管理模式,不断改进经营管理,逐步探索发展路子,营业额从原来的几十万元发展到2000多万元,开始逐步积累资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去年,颐乐园在全市福利机构中率先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被评为宁波市文明单位。2004年以来,逐步投入900万元,在颐乐园内创办了颐康医院,开设了西医内科、中医内科、理疗康复等10多个科室,在做好入住老人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为周边居民提供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服务,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几年来,随着颐乐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国家领导人和各地政府部门领导人及社会福利机构慕名前来参观考察的单位很多,累计6万多人次。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委员长,全国政协黄孟复副主席,民政部杨衍银副部长,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原浙江省委书记铁瑛,原省人大主任陈安羽等党政领导人都曾来颐乐园考察,各级领导人都充分肯定了颐乐园的创业之路和发展方向。


  二是创办宁波华慈医院。宁波华慈医院是由宁波市慈善总会主办,纳入市卫生局统一管理的市级医疗机构。医院开办6年多以来,坚持“扶贫济困、救死扶伤“的办院宗旨,为低收入人群提供质优价廉的人道主义基本医疗服务,是我省第一家惠民医院,被广大市民称为“平民医院”。几年来,每年都组织几次大型义诊活动,现已组织15次,每次20多位专家参加义诊,共为1.3万多名患者和市民免费提供诊断和咨询服务;坚持不开大方贵方,千方百计为病人减轻负担,平均每人次医药费60元左右;承办各项慈善助医项目,为慈善医疗卡、低保卡等七类患者落实“三免、两优惠”医疗服务。同时,组织专家为贫困重大病患者无偿提供了医疗鉴定。为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免费体检,不定期组织医疗小分队送医送药下乡下工地等。华慈医院突出的惠民服务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各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宁波市“慈善之星”、“全国先进民间组织”、首届“浙江慈善项目奖”。近几年来,在市政府和市慈善总会的帮助支持下,华慈医院逐年增添医疗设备,充实医务人员,完善医疗科目,不断提高惠民服务水平。


  四、适时调整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慈善组织活力


  几年来,我们根据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市慈善总会管理体制。市慈善总会成立初,市和区慈善机构实行“一级法人,统一管理”,区级慈善分会的募集、救助以及工作费用等都由市总会统一调配,一本帐管理。随着慈善资金实力逐步增强,市总会开始逐步调整管理体制,实行“一级法人,两级管理”,各区分会的救助资金与本分会的募集实绩直接挂钩,多募多救,财务管理权部分分解到各区。随着区级经济快速发展,各区慈善实力不断增强,这一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制约各区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初,市总会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关于调整市慈善总会管理体制的决定”,报请市委同意并批转各区实施。从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各区相继完成体制转换,成立了独立法人的区慈善总会。随着区慈善总会的成立,各区党委、政府都把发展本区慈善事业摆上了议事日程,都很关心和支持慈善事业,为慈善机构配强了领导力量,增加了工作人员,改善了办公条件,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慈善氛围。慈善组织增强了活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和五区当年实现募集善款超亿元,相当于前8年募集总额的二分之一,第二年又创历史新高,募集总额比上年增长102%。


  市、区两级慈善机构调整后,根据市委的要求,市慈善总会开始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宏观上加强对各县(市)区慈善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同时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更好地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此,市慈善总会与各县(市)区慈善总会商议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宁波市慈善总会与县(市)区慈善总会联系的意见”,在市总会如何加强调查研究,统盘考虑促进全大市慈善事业,市和各县(市)区慈善总会之间在政策推动、会议制度、文件交流、统计报表、新闻宣传、募集和救助的联动配合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近两年来,随着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我市两级慈善工作基本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全市慈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我市慈善事业快速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的问题是在增强企业慈善理念,新建和扩建“冠名慈善基金”,建立慈善资金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方面,还不适应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打造慈善救助品牌,健全项目带动机制,做好救助项目的策划实施等方面,与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各县(市)区的联系和指导,建立全面覆盖全市城乡的慈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加快慈善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人人参与慈善搭建各种活动平台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工作中的主要体会


  我市现代慈善事业是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创新的发展历程,十年成果,不仅有有形资产的积累,更有精神、文化、价值观和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给我市社会带来的无形价值。我们总结一些经验体会,提出一些建议意见,是慈善事业继往开来,进一步开创新局面的需要。


  一、党委领导和政府推动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从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出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政策和措施,将慈善事业多次写入了中共中央文件,从根本上确立了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实践中,我市各级党政领导不断提高对发展慈善事业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发展慈善事业的领导。多年来,我市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发表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讲话,党政两办每年都直接参与组织“一日捐”等大型慈善活动。今年初,我市财政、国税和地各三家联合发文,在全省率先落实慈善捐赠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实践告诉我们,离开党政领导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步履艰难,依靠党政领导推动,慈善事业快速推进。我市各级慈善机构都应当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领导直接关心和支持慈善事业。依靠党政推动,不能事无巨细,要牢牢把握住建立和发展企业冠名慈善基金,建立慈善资金长效机制,壮大慈善实力这一重点。


  二、慈善文化和慈善氛围是发展慈善事业的社会支撑


  慈善事业是全民的事业,必须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发展道路,必须依靠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氛围,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几年来行之有效的几项主要措施:一是充分依靠新闻媒体搞好宣传报道。近几年来,市级新闻媒体报道宁波慈善的稿件每年都有300至400多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报道宁波慈善的稿件每年都有30多件。尤其在开展重大慈善活动和元旦春节期间,新闻媒体都辟出更多版面和时段,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量。为了增强宣传慈善事业的力度,市慈善总会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创办《大爱·宁波》杂志,努力打造一份高品位,高质量,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慈善杂志,以为宁波再打造一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爱心品牌为奋斗目标,一年多来已取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二是组织开展慈善工作理论研究。选择“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挖掘慈善资源建立长效机制”、“运用市场化策略做大慈善蛋糕”、“政府如何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打造慈善项目品牌”、“发展壮大慈善基金,做大做强做实慈善蛋糕”等主题,密切结合当地慈善工作实际,进行理论研究和交流工作经验,取得共识,推进我市慈善事业的创新和发展。三是组织开展评比表彰宣传慈善先进人物和典型。2003年以来,先后评比出三批“宁波市慈善楷模”58名和“宁波市慈善之星”186名。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和编印画册,广泛宣传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高尚境界和生动故事,号召社会各界学习他们的崇高思想,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


  三、市场规则和慈善理念有机结合是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手段


  市场经济需要慈善活动,慈善活动也应当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实践告诉我们,要把慈善蛋糕做大做强做实,就要研究如何将市场规则与现代慈善理念有机结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慈善活动运作机制。运用市场化策略主要是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在慈善资源配置竞争中增强吸引力;二是提高慈善资源的占有力;三是通过捐助双方互动实现互利双赢。而实现这三条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冠名慈善基金”和搞项目,创品牌。几年来,我们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打造机构品牌,不断发展“冠名慈善基金”的同时,先后成功地打造了“慈善一日捐”、“彩虹助学”、“慈惠童心”工程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品牌。在慈善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不断加大救助力度,逐步形成了“大进拉动大出,大出推动大进”的良性循环格局。我们希望今后能及时研究分析慈善供需双方动态,策划推出一些能震撼人们心灵的慈善项目,采用全市上下联动,加强部门合作,发挥联合优势,使我们的慈善项目产生强烈的社会回应。


  四、诚信度和公信力是确保慈善组织生命力的前提条件


  自市总会成立以来,我们一贯重视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慈善组织和诚信度和公信力。今年四川汶川赈灾捐赠期间,我市慈善系统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经受了检验,我们创造了宁波慈善史上的奇迹。为了确保我市慈善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首先要严格遵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慈善组织的章程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加强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同时,要注重公开化,提高透明度,及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定向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向捐赠者汇报。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慈善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效益,也很关注慈善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培育一支高素质、充满爱心、能办实事,透明高效的慈善工作队伍,集服务、管理、监督为一体慈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真正取信于民。


  经过十年的努力,宁波市慈善事业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继续探索适合宁波的慈善发展道路。预祝新一届理事会适应新的形势,立足新的起点,拓展新的思路,开拓新的局面,推动我市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为建设和谐、文明、爱心宁波作出更大的贡献。


宁波市慈善总会

2008年9月23日


宁波市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本网站标注来自本站内容均为原创,转载请保留来源

地址:宁波市海曙区中山西路197号永煌大厦3楼 电话:0574-87251999 87250995

Email:kf@nbcszh.org 浙ICP备17017767号-1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477 号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慈善网-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市慈善联合会)官方网站